#当代开学图鉴#互联网配资网站
《孔子过而不式》
原文:
荆①伐陈,陈西门坏,因其降民使修之。孔子过而不式。子贡执辔而问曰:“礼,过三人则下,二人则式。今陈之修门者众矣,夫子不为式,何也?”孔子曰:“国亡而弗知,不智也;知而不争,非忠也;争而不死,非勇也。修门者虽众,不能行一于此,吾故弗式也。”
译文:
楚国攻打陈国,陈国的西门被打坏,楚国人就让投降的陈国百姓去修复它。孔子经过这里没有扶着车轼表示敬意。子贡手持缰绳问道:“根据礼制,遇到三人就该下车,遇到两人就该凭轼致敬。现在陈国修城门的人很多,您却不凭轼致敬,为什么呢?”孔子说:“国家灭亡了自己却不知道,这是不聪明;知道了却不抗争,这是不忠;抗争了却不能为国而死,这是不勇敢。修城门的人虽然多,却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这其中一点的,所以我不对他们行式礼。”
一、基础知识与运用(共10分)
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。(4分)
(1)荆 伐陈 ( )
展开剩余64%(2)因其降民使修之 ( )
(3)子贡 执辔而问曰 ( )
(4)夫子不 为式( )
下列对“孔子过而不式”原因的理解,最准确的一项是( )(2分)
A. 修门者人数太多,不符合“式”礼的条件。
B. 这些降民缺乏智慧、忠诚和勇气,不值得敬重。
C. 孔子认为楚国伐陈是不义之战,故不表示敬意。
D. 子贡的疑问让孔子改变了最初行式礼的想法。
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。(4分)
(1)国亡而弗知,不智也。
(2)修门者虽众,不能行一于此,吾故弗式也。
二、解析
(1)讨伐,攻打 (考查实词含义)
(2)于是,就 (考查虚词含义)
(3)拿着缰绳 (考查实词含义)
(4)行式礼(扶着车轼表示敬意) (考查文化常识)
B (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。孔子明确给出了三点原因:“不智”、“非忠”、“非勇”,并总结说“不能行一于此”,故B项最准确。A项曲解文意,C、D项于文无据。)
(1)国家灭亡了自己却不知道,这是不聪明。(关键词:“弗知”,不知道;“智”,聪明,有智慧)
(2)修城门的人虽然多,却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这其中一点的,所以我不对他们行式礼。(关键词:“虽”,虽然;“行一于此”,做到这其中一点;“故”,所以;“弗式”,不行式礼)
发布于:江苏省源顺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